關於生魚片之味/ Steven River

我的相片
每日遇到的人和事,一個靈感,一句說話,似曾相識,卻又陌生,猶如生魚片之味,夾雜回憶,新鮮品嚐. Steven River, 女性雜誌男性編輯。家有一貓何小豹。 Instagram, facebook, 微博統稱:stevenriver

2012年5月5日 星期六

物慾 worldliness





生前死後繼續消費
城市生活,一旦上癮,便不能回頭。物慾是城市人與生俱來的習慣,一個人未出娘胎,已經在消費了,直至死後,還要花一筆殮葬費。
在生與死之間,人的行為與決定,往往跟物慾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。因為要衣食住行,所以要讀書考試入大學修畢碩士博士,才有機會搵份好工賺大把錢買衫買鞋買手袋買車供樓炒股票。如果你有理想,而理想大多數都是未賺錢便先花錢,你要不是富二代,便只有為理想而放棄你的很多很多物慾。
物慾於城市人就像一把雙刃刀,一方面是推動個人追求目標、社會經濟發展的原動力,另一方面卻是大多數罪惡的根源,包括偷竊搶劫、貪污舞弊,甚至地球暖化、生態危機。
購物成為了滿足物慾這頭大怪獸最直接不用腦的方法。悶悶地,購物;開心,購物;拍拖,購物;失戀,購物;有錢,購物,無錢也購物,平有平買,貴有貴買。慶生要購物,大難不死後要購物,未死得要購物,臨死也要購物,城市人不購物,大概會精神崩潰,城市也會塌下。

英年早逝的垃圾
物慾與購物的後遺症,是製造了大量的潛在垃圾:一房子穿一世也穿不完的衣服包包鞋子,連續不停看10年也看不完的DVDiPhone那足夠連續聽幾星期的mp3,那些看了半本便放在一角落舖塵的書籍,還有一大堆一直沒有好好運用到的物品,包括那些因衝動購物而用血汗錢換來的一堆「垃圾」,卻佔據了同樣用血汗錢換來的空間,那豈不是雙重損失?
物慾日積月累,商人不斷製造需要假象,羊群不理是否真正需要日買夜買,直至生活空間再沒法承受,唯有送舊迎新,製造大量英年早逝的「垃圾」。
每次看見有人把一大袋膠樽放進回收膠樽垃圾箱,都覺得很諷刺,只要少買膠樽產品,便不需要事後搞那麼多環保動作。環保只是希望能夠阻止情況惡化,是治標不治本。問題的真正關鍵在於大家的消費習慣。
消費一樽水,只消幾分鐘,然而地球要消化一個膠樽,卻需要比你我生命更長的時間,用多一個膠袋,用多一個發泡膠盒,都是進一步破壞環境的罪過,而這罪過,是做幾多廢物分類都無法彌補的。環保不是縱慾後才去救亡,而是在決定消費時便要考慮後果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